關鍵字
Glossary
Glossary
公眾 Public
編譯:吳尚育
遊覽巴士(Show Bus),能動者(Las Agencias),2001
MACBA典藏,研究中心(Study Centre),MACBA歷史基金會(MACBA Historical Fonds) © MACBA Museu d’Art Contemporani de Barcelona
攝影:Jorge Ribalta
Jorge Ribalta曾於1999-2009年間擔任巴賽隆納當代藝術館(Museu d’Art Contemporani de Barcelona, MACBA)公共項目部門(Department of Public Programmes)主管,透過2000年初於該館辦理的系列公共活動,反思「公眾」如何於當代透過藝術機構的實踐生成,並以此抗衡美術館的「展覽」霸權主義。
對Jorge Ribalta而言,有兩種不同的公眾,一種與國家、共享(common)或共有利益有關,所有人均共享使用權(access),是一種社會整體;另一種為具特定觀眾的群集(specific audiences)。對後者,Michael Warner曾指出:「公眾為一種社會團體反身性地針對特定論述聚集的難以捉摸的形式」,意即有因各種不同議題形成的公眾(publics)。Jorge Ribalta則觀察到當今對文化的吸收已轉向消費的過程,因此公眾也從傳統同質化、抽象的觀眾(spectator),轉向文化工業下消費的公眾(public with consumption),在此之下差異(differences)被認可,但這並非對政治少數的認可,而是將他們作為行銷的目標──這些公眾既定存在(pre-exist),並可透過統計系統被理解、測量及控制。對此,Jorge Ribalta則提倡公眾並非既定存在或一個提前被定義的整體,而是在開放及無法預測的論述過程及其傳播中生成,在此之下公眾能成為具能動性(agency)的積極生產者(active role as producer),以此帶來新的社會結構,進而形成基進民主公共領域(radically democratic public sphere)。
MACBA於1995年的創立,即處在當地政府希望透過文化政策帶動拉瓦爾區(El Raval)再生的仕紳化過程,及所在地以貧困者及非法移民為主的多元族群社區之間。MACBA於2000年初的系列公共活動,以此地緣政治出發,聯合藝術家、社會運動者、公眾,積極回應城市中的底層問題,如「直接行動作為藝術」(Of Direct Action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Fine Arts, 2000)以工作坊形式,邀集公眾回應失業、移民、炒房、媒體、直接政治等議題;「能動者」(Las Agencias, 2001)積極參與反對當地舉辦世界銀行大會的反全球化抗爭,以政治圖像製造、媒體傳播、移動巴士、抗爭裝扮或道具製作等為工作坊項目,並將美術館吧檯化為聚會及放映空間;從「從葛拉利雅到貝索斯」(From les Glòries to Besòs, 2003)及「我們想如何被治理」(How do we want to be governed?, 2004-2005)則積極回應巴賽隆納2004年「世界文化論壇」(Universal Forum of Cultures)透過大量開發(將)對當地地景帶來的劇變及社區的抗爭。透過上述MACBA的公共活動案例,展現機構積極參與社群,從中生成具能動性的「公眾」的可能。
參考資料
Jorge Ribalta, “Medi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Publics The MACBA Experience,” transversal texts, April 2004, https://transversal.at/transversal/0504/ribalta/en (檢索於2022年10月6日)
Jorge Ribalta, “Experiments in a New Institutionality,” Relational Objects, MACBA Collection 2002-07, Ed. Clara Plasencia. Barcelona: MACBA, 2010, 225-265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