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動
Programs
Programs
如何成為排灣族
日期|2022.05.31
地點|臺灣藝術田野工作站(臺南市南區三和街14號1樓)
講師|蕭鄉唯 博士(英國杜倫大學人類學博士,國立臺東大學人文與社會創新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,目前服務單位:國立臺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中心)
主持|蔣伯欣 老師(臺灣藝術田野工作站發起人)
簡介:
本演講以排灣族地磨兒部落的民族誌為例,討論在地藝術品如何建構階序與繼嗣體系。經由神話、建築與儀式等面向,本演講將排灣族家屋所囊括的sauzayan(財產),放置於Alfred Gell所建構之abduction of agency的藝術人類學脈絡中討論,闡述sauzayan如何凝結特定時空,成為追溯過去、理解當下與建構未來的媒介,並成為人們行使恰當的階序互動的依序,突顯何謂排灣族的kakudan(文化)。藉由關注財產的流動,我們不僅可看見家屋間、人與家屋、人與過去和未來是如何相連,而理解排灣族人對於起源的認知,是如何透過美感與圖騰的形式體現於財產之上,更將發現排灣族的財產如何賦予社會生命,將個體吸納為群體的一份子。
內容摘要:
蕭鄉唯的演講有三個面向來探討。第一,階級體系,第二,家屋社會,第三,追溯起源。
神話的緣起與本真性,部落之間的差異性龐大,蕭鄉唯以排灣族為例,屏東的排灣族是以結婚為主,由頭目分配姓名、建立連結,確立家族之間的關係。臺東的排灣族以豐年祭為主,由神父扮演與(創造神)神溝通的橋樑,藉由這些互動來建構身分。
從結婚和儀式不同的過程當中,操演、再現該族群的本真性。藉著他們的財產分配、圖騰與造型元素確立部落成員跟部落原初之間的關係與階序,從這個角度來看,部落的本真性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,在於每一次的部落文化展演中不斷確立和修正。
關鍵字:排灣信仰、創造神、百步蛇、家屋、陶壺、神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