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南美術史
Tainan Art History
廖繼春,《迎春門的黃昏》,1928,第二回臺展。
圖片來源:《第二回臺展圖錄》
此為廖繼春(1902–1976)入選第二回(1928年)臺展無鑑查之作品,由於廖氏以《靜物》一畫獲特選,所以在此榮獲無鑑查殊榮。廖繼春1924年考入東京美術學校師範科,學習繪畫,並曾與陳澄波組織「赤陽美術協會」、與陳植棋組「赤島社」,皆積極創作參展。1927年畢業後返臺於長老中學任教(今臺南長榮中學),而此幅作所繪正是位於學校附近的迎春門(今臺南市東區臺灣府城大東門)。整體畫作以東門城為核心,富有透視感;畫中線條蜿蜒,呈現半抽象的野獸派之風;右側大樹成為畫作焦點,應為穩定構圖。東門城為當時重要出入口,呈現人民日常活動,居民騎腳踏車、行走或者馬車出入,展現樸素風情。右側大樹成為畫作焦點,應為穩定構圖。東門城為當時重要出入口,呈現人民日常活動,居民騎腳踏車、行走或者馬車出入,展現樸素風情。
參考資料:
李書旆,〈日治時期臺府展圖錄中的臺南風景畫研究〉,《111年度第2期國藝會視覺藝術類補助—調查與研究》,2023。
漢珍知識網,〈臺灣美術展 會場中一瞥 作如是我觀〉,《臺灣日日新報》, 1928(版4)。
廖繼春
廖繼春(1902-1976)出生於臺中豐原,1923年考取東京美術學校圖畫師範科,師承田邊至(1887-1968),修習紮實的素描為訓練基礎。當時野獸派(Fauvism)、立體派(Cubism)等已由「二科會」、「三科」等在野美術團體的倡導而迅速成長茁壯,使廖繼春亦曾接觸這些前衛美術。1925年他與陳澄波(1895-1947)、顏水龍(1903-1997)成立「赤陽洋畫會」,不久又與北部的「七星畫壇」合併為「赤島社」。畢業後,廖繼春於1927至1936年定居並任教於臺南,受府城風氣與氛圍深深影響,為臺、府展中入選最多臺南風景畫的藝術家。1933年後,梅原龍三郎(1888-1986)幾度來臺旅遊,擔任評審,都由廖繼春招待到臺南寫生,並留下幾件構圖相似的孔廟作品。1934年與陳澄波、顏水龍等人再創立了「臺陽美術協會」。1947年廖氏遷居於臺北,任教於「臺灣省立師範學院」(今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」),期間於住處附近的雲和街設立「雲和畫室」,在廖繼春鼓舞下,1957年成立的「五月畫會」創始成員即出自此畫室。
參考資料
林曼麗編,《不朽的青春:臺灣美術再發現》,臺北市:北師美術館,2021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