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野
Fieldwork
Fieldwork
訪談人/蔣伯欣、吳尚育
時間/2022年4月27日
地點/衫原
圖片提供/林永發
本訪談轉載自《另一個故事:臺東美術再探》,臺東市:臺東縣政府,2022,頁74-83。
臺東地區的水墨與藝術
吳尚育(以下簡稱「吳」):您會如何回憶1980年代起的臺灣原住民族覺醒運動及您當年回到部落的歷程?
林永發(以下簡稱「林」):臺東水墨,較大的改變在民國三十八年國民政府遷臺時,當時有臺東師範,有六位從大陸美專畢業的老師來到臺東,他們多來自上海美專、北平藝專、成都藝專,如邱行槎、丁學洙、李淑英、張志焜、呂佛庭、楊斯惠等老師。後來還有吳長鵬,以及跟著國民政府的軍公教人員來到臺東。他們在臺東將水墨傳開。後來臺東師範改成師專、師範學院,最後改成臺東大學,很多師資也跟著過來,對臺東在地發展影響很大。
臺東水墨的發展,民國四十年以後,比較走向文人畫。當年呂佛庭有一些老鄉、同學在這裡,所以早期他常來;李淑英、邱行槎、楊斯惠,在臺東師範教,很多師範生從他們手上畢業,無形中影響較大。尤其他們的畢業生,有些住臺東,有些到臺灣各地去發展,像沈以正、陳輝東、陳處世、高聖賢等,他們也把臺東的水墨往外發展。
也有一些從臺東到臺北讀政戰學校美術系,他們把西部所學的功夫,帶回臺東。有些臺東旅外藝術家也都表現得不錯,像沈禎;早期也有一批人從臺東到國立藝專讀書,像林勝賢、林建成、朱文華,他們畢業後,回到臺東學校教書或在文化局工作。
我讀臺東師專,大部分所學來自這些大陸書畫家,小時候我家隔壁雜貨店的老闆,是從大陸來的退伍軍人,很喜歡塗塗抹抹,就受他影響,喜歡繪畫。後來到臺北讀書,之後又回到臺東。我們所碰到的時代,民國六十年,鄉土主義興起,讓人特別重視自己生長的土地,特別想去表現過去的鄉土情懷。慢慢地,配合一點寫生,加上上一輩教給我們的水墨功夫,就變成自己的水墨風格。
林永發,《都蘭山下樂長年》,2021
林永發,《炮炸寒單爺》,2021
過去這些藝術家,有幾位不論是他們的藝術成就、技法,還是藝術理念,有很多値得我們學習發揚的地方,如丁學洙老師,民國五十七年才到臺東,退休後那幾十年創作了非常多以臺東為主的作品。他就是能把臺東的太陽、田野、土地芬芳、風土人情,透過他的水墨或粉彩表現出來。這些藝術家的繪畫非常有個人風格。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風格?其實跟他們在臺東生活很有關係。
像邱行槎老師,畢業於北平藝專,從小喜好四書五經、中華文化,特別擅長指畫創作,比較修養身心,用自己的造境來創作;丁學洙老師則比較偏重自然寫生。我的啓蒙老師李淑英,則非常擅長四君子,尤其是墨竹跟花鳥,她對傳統技法和筆墨運用的研究,影響我很多。還有一些不在師範學院教書,而在外面當公務人員的水墨創作者,文人畫的修養也都很好,對臺東書畫也有很大影響。
還有一些比較年輕的藝術家,像是文化大學畢業的朱文華;私下來學習的周仁祥,早期跟呂佛庭有很多接觸跟學習。透過呂佛庭,他到臺北、大陸各地去學習;讀政戰的吳信和,水墨和漫畫的功夫都很好,很能掌握人物表情,很喜歡本土的東西;退休之後,現在在西部的姚亘,對花鳥畫特別有研究;原住民藝術家見維.巴里水墨也畫得不錯。他們大概都是跟我同期的人,他們正在發揮,我覺得應該提供一個讓他們表現的舞臺。
吳:水墨領域外,還有哪些臺東地區的前輩藝術家,您能向我們介紹呢?
林:如李永明,以陶藝為主,他是我國中時的工藝老師,曾到師大參加陶藝研習,他不但是個創作者,也是個播種者。他之於臺東的陶藝,可說是個啓蒙開拓的角色。他現在成就非常高,他用陶藝把臺東原住民的美、達悟族的美介紹到國外。國外有很多美術館或陶藝雙年展都邀請他參展;曾興平過去以西畫為主,近年畫了很多水墨。他對海特別有研究,因為他每天都去海邊釣魚,所以好像海就在他的腦海裡。所以他很多創作,閉起眼睛就可以畫。
林永發帶領同李永明、鍾金宏參觀「李永明80陶藝回顧展」,臺東生活美學館,2022
其他包含徐明正,他一直從事攝影工作,他家以前開攝影材料行,從小就接觸攝影。他見證了臺東的攝影發展,從非常傳統的攝影,到現在的數位攝影。他用鏡頭記錄了許多原住民部落的發展。蘭嶼的飛魚季,他也幾乎每年都去拍。站在歷史的角度,這些攝影可說是保存了臺東社會發展非常好的紀錄;陳瑞鵬則從大陸的臺幹班到臺灣,在警界服務。他的字就跟他的人很接近,他也是天天老實寫字的人,在傳統上下非常多功夫,不管是眞、草、隸、篆,傳統碑帖幾乎都臨摹過。他在我當文化局長時,到我辦公室寫了「山海原鄉 自然文化」給我,這幾個字是我當文化局長的願景,我一邊欣賞他的書法,一邊勉勵自己。陳瑞鵬也作詩,他的書法很多都是自己做的詩詞。他有一種追根究柢、精益求精的精神。
林永發帶領拜訪徐明正
陳瑞鵬家屬
蔡文階則是一位多元有趣的藝術家,對藝術非常堅持,對木雕非常有興趣,常常看到他從海邊撿回漂流木創作。他的創作,不只是造形上的像,更有一種藝術張力,有他個人的獨特表達。
林永發帶領拜訪蔡文階
寫生與畫趣
吳:請您談談丁學洙、李德、李奇茂等老師對您創作的影響,您的創作又如何反映臺東獨特的風土?
林永發,《月桃八哥》,1985
林:我雖然不是美術科班畢業,但也不是無師自通,主要是跟前輩老師學習。過去我在臺東或臺北,三、四十歲時,大概都畫花鳥。以前我在「全省美展」得到首獎,也是畫花鳥。但四十幾歲以後,我就轉畫山水。為什麼呢?因為回到臺東教書,每天所看、所接觸到的就是這些山山水水,大自然對人有一種無形的影響。回到我海邊的工作室,看到這些山水,細胞就好像活絡起來,所以我就慢慢走入山水畫。
林永發,《旭日東升都蘭山》,2016
我在畫山水時,比較偏重寫生,這種風格跟我在李德老師那裡創作、畫模特兒、素描有很大的關係。李德老師給我很多西方造形繪畫創作的觀念,他特別注意畫面整體關係;李奇茂老師,則教給我非常多筆墨的應用,他非常講究畫畫一定要有畫趣, 而不是複製而已;丁學洙老師,在他八、九十歲時,我幾乎三、兩天就跟他在一起。從他身上,我學到很多藝術的態度和怎麼看待大自然。他的筆墨運用有他的獨到處,他的浪漫情調,對我影響很大。
林永發,《放懷天地外 得去山水間》,2022
從官方體制推動在地藝文發展
吳:您曾擔任臺東縣文化局局長(2002-2006),也曾擔任臺東生活美學館館長 (2009-2013),您如何在擔任這些政府機關要職期間,推動臺東地區美術發展?
林:我不管是當文化局長或生活美學館館長,都是受了長官的感動。我擔任文化局長後,就在想能如何讓我們臺東人的生活更活潑些,物質生活外,精神上是否能得到更多滿足。當時大概很多人認為臺東是藝術沙漠,事實上我覺得不然。臺東有那麼好的山海景觀、史前文化、多元族群的藝術,它藝術發展的潛力是相當深厚的,尤其在過去交通比較不發達的時代,臺東更有機會去發展出自己的特色。當然,在發展自己的特色之外,更重要的是怎麼樣透過交流學習,讓我們的藝術能更往前走。
我做文化局長時,特別重視怎麼把西部的資源找過來,尤其西部有很多臺東出去有所成就的藝術家,或是臺北的吳炫三、謝里法、蔣勳。我也希望和日本沖繩、東京、韓國釜山、首爾、中國北京、上海等地多做交流。透過交流,迸出更好的藝術火花;透過交流瞭解自己的不足;透過交流彼此互相認識;也透過交流把自己的好東西介紹出去。
李奇茂參加臺東釋迦節 當眾揮毫,2002
李奇茂參觀《臺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—臺東地區》發表,2003
另外就是美術館的規劃,雖然一般人認為臺東只有二十幾萬人口,養不起一個美術館,事實上十多年見證下來,一個美術館對都市的發展及魅力,有著很大的影響力。也因為有臺東美術館,我們才可以收藏到吳炫三、李奇茂和國外藝術家的作品。我覺得藝術的推廣,要靠感情、人跟人之間的交流、感動,才能有那樣的成果出來。
我當文化局長的時候,縣長也問我是不是要找一座山,像嘉義的阿里山一樣,把臺東行銷出去。於是我就從2002 年開始辦了好幾年的「都蘭山藝術節」。我覺得節慶的舉辦,一方面能帶進觀光人口,也能帶動地方發展。我記得剛辦完第一屆「都蘭山藝術節」時,東海岸一下子增加了好多咖啡廳,很多人想來臺東喝咖啡,尤其糖廠對很多藝術家,特別有吸引力,好多外國人或原住民藝術工作者就往都蘭匯聚。所以我覺得節慶的擧辦也可以豐富一個城市的生活。
全民美術館
吳:您會如何回溯臺東美術館成立的起始?是否也與在地前輩藝術家的推動有關?
林:其實臺東會有美術館,也是因為丁學洙的關係。我當上文化局長時,特別帶縣長去訪問他,他跟縣長說的第一件事,就是我們臺東應該像日本一樣,很多城市都有美術館。我們可以有美術館,來呈現和收藏臺東藝術家的作品。一個美術館有好的典藏很重要,如果臺東美術館能夠呈現臺東美術發展的成果,同時也能收藏、引進名家的作品,對臺東的藝術發展會很有幫助。臺東很多素 人藝術家,怎麼樣讓他們有表現的舞臺、呈現和收藏他們的作品,這對美術館的未來也很重要。
吳:您對臺東美術館一路以來的發展有什麼想法,對其未來有何期待?
林:臺東美術館從過去預算很少、人員很少的時代,慢慢走到今天,能吸引很多藝術家來臺東美術館展覽,我覺得非常難得,也表示我們臺東有那樣的吸引力。尤其舉辦「南島美術獎」,為臺東美術館帶來很多好的典藏。
未來臺東美術館的發展,希望行政層級能夠提高,因為目前它只是文化處視覺藝術科底下的一個單位。未來如果能在組織編制、預算、人員上提升,會很有幫助。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它的服務內容,我聽過日本金澤市市長很自傲地說,金澤市四十多萬的人口都來過金澤 21 世紀美術館,這間美術館會根據市民的不同需求設計──包含幼稚園的小朋友、失業的年輕人、長靑族群,他們為這些人設計藝術活動,這也讓這座美術館成為一座全民美術館。
臺東美術館是不是也能呈現臺東美術發展的成果,如從典藏去表現?我覺得東、西藝術都很重要,能表現當下生命及反映時代的都是好的。兼顧各族群需要、不同藝術表現,我覺得很重要。因此我希望臺東美術館是一座全民美術館,是座能呈現「臺東」的美術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