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主策展
Independent Curation
Independent Curation
展覽名稱|物的形變:六零年代實驗藝術檔案展Deformation of Object: Experimental Art Archive in 1960s
展覽時間|2023年9月15日至2023年10月20日
展覽地點|臺灣藝術田野工作站
本展試圖從「形變」(deformation)的概念,勾勒出臺灣南部抽象藝術的路徑。不同於北部的主流畫壇,1950年代起,屏東的莊世和、臺南的曾培堯等人,開始發展出抽象造形的作品。莊世和在戰前東京習得外山卯三郎的學說「純粹繪畫論」後,從立體派下手,發展為單純化、純粹化的傾向,戰後發展為融合了超現實、達達的歐布澤(Object)理論。曾培堯則以自學閱讀日本美術雜誌入手,嘗試多種媒材,追求造形的簡化。1960年代,他們兩人共同參與了自由畫會、南部現代美術會的創辦。
曾培堯與黃朝湖、莊世和、劉生容等人在1964年成立的「自由美術協會」,以倡導與研究現代繪畫為宗旨:「在絕對自由的思索裡,肯定藝術創作的嚴肅性,時代性,民族性及精神性的重要,期於確立中國現代藝術的地位」。首屆「自由美展」展出者亦包括許武勇、易宏翰、彭漫等人,包括立體派、超現實派,也包括曾培堯的抽象畫風。
1968年,曾培堯、莊世和、劉文三、李朝進等人共同發起創辦的「南部現代美術會」,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尋求創作突破。首屆(1968)在高雄的臺灣新聞報藝廊展出。第二屆(1969)於臺南社教館展出,並與臺南美國新聞處聯合主辦「南部現代藝術季」,邀請詩人、設計、建築、音樂、攝影等不同領域藝術家展出,曾培堯並演講「現代美術的新趨向」介紹普普、歐普、動態、光、環境、原構造雕刻、新具象藝術等藝術,提出「光音動勢的結合」等較具思想性的當代觀點。
1960年代南部的這波藝術浪潮,是一次對形式(form)、媒材(media)展開的反思。無論是反繪畫或反雕塑,劉生容拼貼冥紙、李朝進的鋼版剪貼本、穿刺銅版畫;劉鍾珣以瓶雕,甚至用空氣與水來構成作品,企圖達成形式的解放。從「物」的「形變」的角度來看這些作品,與其說是現代藝術概念對南方的影響結果,不如說是漂流到南方的沉積物,值得從檔案來捕捉其形變的痕跡。